主要依托普洱市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生物资源、丰硕的民族医药研究成果和药材进口契机,建设以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颗粒、中药膏剂等产品生产为核心,招引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的中药材加工生产线,建设中药材初加工厂房、精深加工厂房、科创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及行政办公、员工宿舍等配套设施;同时,探索传统民族医药研究与创新发展。
营收规模: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主营业务收入约36890万元,年产税收约7000万元,投资收益率约20.86%,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8年(含建设期0.5年)。
预期税收:年税收约7000万元。
- 项目类型:用地类项目
- 行业类别:生物药品制造
- 产业类别:生物医药产业
- 投资估算:32800 万元
- 筹措方式:企业自筹,金融贷款,其他
- 建设周期:5 月
- 土地分类:工业用地M
- 项目承接地:项目位于云南思茅产业园区木乃河片区
- 四至范围:东为林地,南接普洱茶世纪茶业有限公司,西至创业路、国道227,北临普洱淞茂滇草六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用地面积:52 亩
- 投资收益率:20.86 %
- 投资回收期:56 月
- 资源优势:
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的中药材贸易量不断攀升。数据显示,我国从东南亚进口中药材金额从2017年2457万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2.6亿美元,其中澜湄国家占我国从东南亚进口中药材的45%左右。与普洱山水相连、贸易密切的老挝是众多珍稀药材的原产地,拥有涵盖214科1014属2165种(含变种)的中药材资源,其中市场流通的常见药材有108种,目前已有27类植物源性药材获得中国检疫准入。2023年,中国从老挝进口鸡血藤2000多吨,土茯苓1200多吨,砂仁800多吨。
- 区位优势:
普洱市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有2个国家一类口岸、1个国家二类口岸。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铁路、公路、航空交通完善,原材料及产品运输便利。项目地距离思茅城区约8公里,距离普洱站约20分钟车程,距离思茅机场约25分钟车程,紧邻国道227,可连接昆磨高速,快速到达市区,货物运输便利。2024年1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 海关总署关于增设云南省勐康、磨憨口岸为药材进口边境口岸的公告(2024年第147号)》,同意增设云南省勐康口岸为药材进口边境口岸,中药材可经由勐康口岸进口。
- 产业链配套完整性:
普洱市现有生物药材种植品种30个,云茯苓、林下三七、白及、砂仁、石斛、滇黄精、滇重楼7个重点品种优势突出,规模不断壮大。普洱市建成中国最大的云茯苓、白及主产区和林下三七种植示范区,2023年茯苓种植面积48857亩,产量达到3.95万吨,预计占云南的60%以上,占全国产出的40%以上;白及产量达到850吨,预计占云南的80%以上,占全国产出的55%以上。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9.84万亩,产量11.41万吨,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到117.43亿元。全市现有中药材企业13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家,规上企业5家,药品(含中药饮片)生产企业8家,取得国家批准文号药品68个,建成GMP认证生产线18条,在产药品品种数量52个,是云南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 生活配套优势:
教育医疗配套:教育医疗配套完善,距离城区15分钟路程。
-
是否工业用水:
是
水价:
3.60 元/m³
污水处理价:
2.10 元/m³
-
是否工业用电:
是
电价:
0.40 元/kW·h
-
月均人力成本:
3500 元/人/月
-
人力成本:
150 元/人/天
-
天然气:
4.20 元/m³
-
土地平整情况:
“五通一平”基本完成
-
排水:
供排水系统完善
-
电讯:
有线、无线全覆盖,项目地基站设备完善,4G、5G信号全面覆盖
-
环境:
项目建设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企业和园区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及事故防范措施,可以做到环保达标排放,因此本项目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建设可行。
- 单位名称:云南思茅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 联系人:纪玥伶
- 联系电话:15125550152
- 单位名称:普洱市思茅区投资促进局
- 联系人:施玲玲
- 联系电话:1872489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