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班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傣医药文化运用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提案》(第482号)交我局办理。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目前,傣医药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完善,制药企业生产能力、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能力不足,缺乏拳头产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傣医药产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局将与相关部门配合,积极开展以下工作。
一、开展专题调研
配合相关产业部门,在傣医药发展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重点州市开展傣医药产业专题调研,为傣医药招商做好基础性工作。调研重点主要包括:
一是傣医药资源基本情况。包括重点地区傣药的种类、分布、储量等情况;傣药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珍稀、濒危傣药的品种及其保护现状和可持续利用的方法;民间流传的傣医药单方、验方和特色疗法。
二是傣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傣医药产业的整体规模、结构、发展水平,包括傣药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等;省内现有傣医药企业的数量、规模、经营状况、主要产品类型、在全国医药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专业人才的数量、结构、分布以及院校设置等;傣医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种苗繁育、药材采收加工、药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以及产业链的完整性、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二、加强宣传推介
一是策划包装傣医药招商项目。结合傣医药特色,每年策划包装一批傣药新药研发、傣医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傣医药健康旅游、傣医药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开发等招商项目。
二是在云南招商网上,宣传傣医药产业及招商项目。
三是开展品牌宣传。在招商活动中,对具有云南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傣医药品牌进行宣传和推广。
三、加大招引力度
一是加大对傣医药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在2025年—2027年度的生物医药产业招商中,向傣医药产业进行倾斜,每年不少于2次安排傣医药产业相关州市,在省级招商引资活动平台中进行推介,提高傣医药的知名度。其中,2025年在拟于江苏、上海开展的生物医药专题招商活动中,安排傣医药的推介。
二是注重大企业的引进。在赴省外开展的省级生物医药招商活动中,针对傣医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精准对接相关企业和机构,重点引进具有先进技术、有研发实力、资金实力、市场运营经验的大型企业、知名医疗服务机构等。推动省外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挖掘傣医药经典名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以傣药为原料,开发具有保健、美容、养生功效的旅游商品、药食同源的食品等。同时,吸引省外企业加强与省内现有傣医药企业合作,引进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形成产业集群。
三是加强科技合作。积极吸引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傣医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大对傣医药新药、保健品、化妆品等产品的研发投入,提高傣医药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加强与省政协委员、各提案承办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努力通过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傣医药产业的发展。
感谢您对我省投资促进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