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商联:
贵联在省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大“以商引商”工作力度的提案》(第214号)已交由我局承办,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着力在发挥‘商’的优势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政策激励。云南省招商引资委员会办公室于2017年印发了《云南省招商引资奖补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按照《办法》要求开展以商招商、市场化招商工作,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参与面和覆盖面,取得良好成效。各代理招商机构在协助政府招商、邀请企业赴滇考察、促成项目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协助引进了新城控股、新希望、今麦郎、豫发集团、北京保罗等知名企业落户云南,为云南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激励先进、树立典型,推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在“2025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开放招商大会”上,对在以商招商方面表现卓越的10家单位进行通报表扬。
二是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在省领导率团赴重点区域开展的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中,积极组织引导异地商会配合我省代表团做好邀请客商、服务保障等相关工作。鼓励、支持、引导异地商会将承办全国性商会联谊交流活动与招商引资活动相结合,举办30余场全国性商会交流及论坛活动,组织全国各省区市商会及海内外投资商赴我省投资考察,宣传推介我省投资环境和投资项目,为深化云南开放发展做出努力。
三是建立局领导联系指导商会工作机制。省投资促进局领导定期到商会走访调研,向商会企业介绍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宣传云南投资环境、投资政策和招商引资项目,听取商会和企业家的意见建议。了解商会企业发展困难,帮助商会企业解决项目落地和生产运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建立“云南省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平台”,指导商会企业通过平台进行诉求申报,规范化、透明化、高效化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二)关于“着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创新举措解难题。在全国率先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截至2024年底,省融信服平台新增授信超2100亿元、惠及经营主体14.6万户次。全面启动清廉云南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10件惠企实事”、服务企业需求“厅局长坐诊接诉”等,搭建统筹协调、多方联动的服务企业需求“直通车”,把“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工作理念落到实处。
二是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积极推行“轻微不罚”等柔性执法,深化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建设,全省各级法院设置调解工作室493个,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解决问题304个。上线“云南省外来投资企业签约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注册企业超过1400家,协调解决招商承诺不兑现、要素保障、审批服务等问题困难180余件,推动兑付承诺资金及办理贷款超1.5亿元,产业招商签约项目资金到位率提高近9个百分点。
三是开放共赢新局面。新开通“粤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暨中老泰国际货物列车(昆明—曼谷号)。首创“澜湄快线”、“中老铁路+中欧班列”双向快速通关模式。昆明市获外资企业登记管理授权,实现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就地办”、“就近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设立昆明国际通信全业务出入口局,成为我国30年来首次增设国际互联网业务的国家级重要信息通信枢纽节点,有利于推动云南成为我国联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板块的国际信息通信重要通道。
四是优化政务提效能。在全国率先公布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管理“六张清单”,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79.5%,2024年“第一批16个重点事项已实现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诉求“一线应答”,204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全国“跨省通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8%、全程网办率88%。
(三)关于“着力在建立机制制度上下功夫”
印发《云南省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倡导”清单》,加强干部正面激励、负面禁止、民营经济人士激励倡导,推动政企良性互动常态化。健全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建立省政府领导每月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省州县三级发展改革部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等机制,常态化机制化听取民营企业诉求反映,搭建多层次服务企业需求“直通车”。
(四)关于“着力在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
一是开展协同联动招商。加强同云南省异地商会、外埠云南商会、驻境外商务代表处、商协会、行业研究机构、信息平台机构、已落地企业以及资源丰富的央企、国企、民企的密切联系,积极开展以商招商、生态链招商。省投资促进局和链主企业云南白药集团协同开展生态链招商,在全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投资对接会上与产业上下游重要企业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和项目成果;省投资促进局和德宏州围绕纺织服装开展“结对子”省地联动招商,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赴缅甸拜访在缅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及商协会,积极对接浙江纺织行业协会、浙江信跃工贸等商协会和重点企业,引入浩宇制衣等10余家标志性企业落地,推动纺织服装企业户数从1年前的17户增长到目前的100余户,推动园区从闲置厂房100余万㎡变为“一房难求”“一亩难求”的投资热土。
二是积极探索政企联合招商模式。与商会建立政企联合招商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共建、项目共促,进一步发挥商会以商招商平台作用,支持引导云南省广东商会创新“园中园”招商模式,在易门、安宁、嵩明等地投资开发建设易门广东产业园、安宁粤商装备制造产业园、粤商滇中科技产业园,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引入了83家企业落户,项目总投资79亿元。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创新以商招商模式。积极探索招商顾问等以商招商新模式。在2025年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开放招商大会上,省领导向全球发出招商顾问之邀,省投资促进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牵头起草了《云南省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球招商顾问聘任管理办法》,首批拟面向全球公开选聘20名招商顾问,目前选聘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下一步,省投资促进局将进一步密切与政府驻外机构、外省驻滇机构、异地商会、商协会以及资源丰富的央企、国企、民企的常态化沟通联系,探索建立更加务实高效的市场化招商机制。
(二)围绕“三大经济”开展产业招商。采取引资扩股、引技转型等方式招引“能源、农业、旅游”等产业合作伙伴。发挥好沿边产业园区政策优势,吸引电子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转移。利用好场景、资本服务招商,发挥好省级产业引导基金和重点产业母基金作用,探索推进资本合作新路径,吸引更多投资机构参与云南重点产业链发展。
(三)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安排部署的8项任务,学习先进省市经验,深入基层调研,抓紧出台新一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厅局长“坐诊、巡诊、上门问诊”,办好10件惠企实事,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2025年重点任务,定期发布典型案例,优化第三方评估,解决经营主体投诉等重点工作,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发挥好现有机制平台作用。持续发挥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三级发展改革部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等机制作用,用好线下、线上等多种沟通交流方式,及时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做好企业反映诉求的分办、跟办、督办和结果反馈,帮助民营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问题。
(五)提升招商项目服务管理质效。加大“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平台”推广力度,实现所有州(市)、县(市、区)、园区全覆盖使用,招商项目注册使用率超过80%。用好“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严格项目签约入库审核标准,对重大项目进度进行“红黄牌”提醒,不断提升招商项目落地转化率。
云南省投资促进局
2025年5月14日
(联系人及电话:区域协作处陈英,13759490552)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