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两周年】“沿边跨境”制度创新促开放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彰显发展活力

来源: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
发布日期:2021-09-27 18:15

    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满2周年。2年来,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发力制度创新,以“沿边跨境”“云南首创”的探索尝试,助力稳外贸稳外资,有力推动云南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统计显示,2020年,仅占全省国土面积0.03%的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17874户,占全省新设企业数的13.2%;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91.4%,高于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速76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外贸整体增长14.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3.69亿美元,同比增长5.5倍,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46%。

    2021年1至6月,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新设注册企业10469户,同比增长23.7%;外贸进出口完成501.63亿元,同比增长281%,高于全省同期外贸进出口222.6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3.6%;实际使用外资4215万美元。

    2年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突出抓好制度创新,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在106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基础上,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自加压力,增补53项省改革试点任务,将159项试点任务逐一分解至省级有关部门和片区。截至2021年6月,106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100%形成工作方案,落实落地82项、占比77.4%,经第三方评估上报经验案例42个、国家复制推广1个、省内复制推广18个。云南上报的“边境地区涉外矛盾纠纷多元处理机制”成功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2年来,3个片区紧扣发展目标任务,在多领域闯出新路子,努力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昆明片区紧扣制度创新,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以国家法律服务综合体创新自贸试验区商事仲裁调解服务供给模式”等案例上报商务部。红河片区在多个领域加大探索力度,如在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方面,鼓励区内符合条件的保付代理企业开展跨地区的保理业务,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服务,有效降低企业贸易风险。德宏片区抓牢制度创新,总结上报的改革试点经验中有6项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18项最佳实践做法先行在全州范围内复制推广,累计出台23项改革创新制度政策。

    2年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聚焦“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为群众谋福祉”主线任务,推进各项任务。

    不断招商引资,强产业支撑。围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等自贸试验区功能定位重点产业,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引资指引。运用平台招商和委托招商等形式,充分利用南博会、进博会等展会招商,同时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昆明片区出台了招商引资“黄金十条”等一系列政策,引进普洛斯环普产业园、河南保税跨境电商等重大产业项目。红河片区推进河口口岸北山国际冷链物流(智慧方舱)等项目开工建设。德宏片区编印相关投资指南,与华侨城云南文投等16家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

    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大赋权改革力度。按照“应放尽放”原则,推进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各片区管委会依法行使。截至目前,3个片区共办理“证照分离”涉企经营许可事项12158件。二是通关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自贸试验区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0.13小时,比全国平均时间少2.34小时。2020年,我省边境贸易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8%,比重进一步提升。其中,红河片区开通中越边境河口-老街口岸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农产品实现“即到、即检、即放”。德宏片区实施“一口岸多通道”和进口“两步申报”通关模式,启用全省首家边检自助通关系统。三是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颁布施行《自贸试验区管理办法》,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昆明片区为国内外企业及个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法律服务。德宏片区设立政策法规局,聘任外部法律顾问,建立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制度。

    立足沿边,创新跨境合作模式。创新跨境园区发展新模式,以德宏片区瑞丽环山工业园区为中方园区、以缅甸木姐工业园区为缅方园区,构建中缅跨境加工产业链。发挥联动作用,省、州(市)、片区上下联动和同级多部门之间横向合作,深入推进建设。3个片区之间签署了合作联动协议,不断完善信息共享、协调创新、联动发展机制。设立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首批联动创新区,在规划布局等方面开展合作对接。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昆明、德宏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稳步推进,红河片区积极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2020年全年,我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13.5亿元,是2019年的13.1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