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高标准推进制度创新 高质量建设开放高地

来源:云南自贸试验区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0-12-15 11:29

设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云南自贸试验区),是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云南自贸试验区于20198月挂牌。这一年,既是云南自贸试验区负重前行、承压奋进的一年,也是硕果累累、收获希望的一年。

这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和三个片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这一年,通过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有效推动全省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政策和项目“双轮驱动”,有效集聚各类开放产业和主体。通过区域内开放功能完善、政策赋权叠加,为打造沿边、跨境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年内,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新增注册企业12848户;引进各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373人,创新创业团队4个;报送26项可复制推广实践案例,2个模式入选“最佳实践案例”上报商务部……

2019831日挂牌成立,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通过不断制度创新和改革探索,在这片“试验田”里跑出了新速度,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机制创新

报送26项可复制推广实践案例

昆明片区自成立之日起,便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战略使命。针对试验任务,昆明片区联合综合保税区、空港经济区和官渡区域,按照每项试验任务“一个方案、一套标准、一组案例”的要求,对首年要完成的76项试验任务,昆明片区分为已完成、基本完成、持续推进、配合推进、难以推进等五大类,开展动态自评。截至2020824日,区级层面评估已完成24项、基本完成42项、持续推进5项、配合推进5项,完成率为86.8%

值得一提的是,梳理报送的26项可复制推广实践案例中,“以国际法律服务综合体创新自贸试验区商事仲裁调解服务供给模式”和“‘多国多点、港港联动’国际运贸一体化新模式”2项入选“最佳实践案例”上报商务部。在昆明片区设立“国际法律服务综合体”以来,共达成22个国内外合作协议,设立8个南亚东南亚国际联络点,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昆明片区还分别与红河片区、德宏片区建立联盟机制,推动改革创新经验共享、优势产业资源对接、互惠合作平台共建,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制度创新格局。加入全国制度创新联盟,充分利用平台作用,与全国各自贸片区开展合作交流活动,推动试验任务尽快落实落地。

优化环境

智慧政务24小时“不打烊”

 824日上午930,在昆明片区综合服务大厅的智慧政务自助服务区,云南联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代办员肖梦捷通过刷身份证,花了仅1分钟左右就拿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还收到昆明片区免费提供的5枚新刻的公章。“只要在网上提交了申请,随时都能来办事,不用排队和等候,服务很周到。”

今年417日,昆明片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为全类型市场主体一次性登记发放营业执照与提供免费全套印章服务。企业从申请开办到同步领取执照和印章只需1.5个工作时,开办时间大幅压缩、开办成本大幅降低。

不仅企业开办更便捷,行政审批也更快速。以“流程最简、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为服务理念,提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中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创新“零见面”审批模式,建成“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实施区域环评,将其结果作为单个项目环评的依据;建设工程项目推行“先建后验、容缺审批、并联审批”,审批服务管理事项由87项精简至主流程30余项,审批时限控制在70个工作日以内。

招商引智

新增注册企业12848

今年1月开业的金大门国际购物广场(跨境O2O示范体验中心),通过昆明片区内昆明综保区的“1210模式”制度创新,培育跨境电商O2O新业态,带动了昆明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

今年4月新成立的云南廊湄进出口有限公司也在昆明片区找到了企业发展新机遇。该公司将主要面对南亚东南亚地区从事保税仓储、跨境电商、国际货代运输、大宗贸易采购及出口云南高特产品的业务。“我们将利用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的政策红利,做大做强橡胶产业,把这里打造成西南片区的橡胶交易中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昆明片区成立以来,在新兴产业、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入驻。

截至827日,昆明片区新增注册企业12848户,其中,内资12793户、注册资本900.49亿元;外资55户、注册资本6.5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及分支机构58家。成功引进了普洛斯环普产业园、河南保税跨境电商、华为智慧园区、国豪通信等20多个投资过亿、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片区竞争力和吸引力得到大幅提升。

昆明片区挂牌以来,集中签约了总投资499亿元的79个招商引资项目,先后2次集中开工了总投资300亿元的31个项目。

结合发展需要,昆明片区逐步构建“1+1+N”的人才政策体系,采取刚性或柔性方式,引进各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373人,创新创业团队4个;发放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生活补贴280.2万元。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总量3.7万人,人才密度24.8%

红河片区:开放引领 联动发展

紧紧抓住“沿边”和“跨境”两大特色,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按照“高标准谋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切实当好沿边开放发展排头兵”的要求,加强与红河综合保税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发展,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

深化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走入红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市民和客商络绎不绝。拿到新更改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市民叶源非常满意:“只用提交身份证、公章、营业执照,跑一次就办完所有手续,真是省心省力省事。”

叶源感受到的高效率,只是“红河速度”的一个缩影。“中心大力推行‘一门审批、一窗办理、一网通办和一枚印章管审批’,目前进驻综合服务中心事项700余项,累计办理政务事项27万余件,办结率达100%。”中心负责人向伟介绍。

 一年来,红河片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证照分离”改革1143件;推行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审批模式,推广使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手册》;扎实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办、网上办、自助办、一窗办、并联办、一次办、免费帮办”;推行“会议协调、并联审批、互不前置、负面清单管理”审批模式;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全力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短缺的困难。红河片区迅速行动,与辖区内多家银行开展“银税互动”合作,为纳税信用良好的企业办理“银税互动”金融产品,帮助企业降低疫情期间资金周转压力,渡过难关。

为了让入驻企业感受到家一样的便利和温暖,红河片区还建立了工作专班制度,现已推动35个总投资约344.13亿元的重点项目签约,已完成26个项目的公司注册、税务登记等企业落户工作。

转型升级

探索沿边发展新模式

202011日,南溪河口岸自行车通道关闭,延续多年的“自行车推货过大桥”景象彻底结束,边民互市贸易迎来“智慧物流+跨境电商”的全新时代。

在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红河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解凌云向记者介绍:“全新的跨境物流电商形式强化了与海关、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对接,流程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规避了以前一些货物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和盲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输成本。”

4月,河口口岸通过试点二级批发市场联动边民互市业务,银行仅用30分钟就为19位边民线上批量办理跨境结算资金14.97万元,并开具出云南省首笔15.74万元的边民互市商品二次交易增值税专用发票。

 红河片区政策法规局局长熊波介绍:“创新采用的边民互市全流程电子化跨境结算模式,通过多系统数据交互、全流程电子化结算的模式将与边民互市相关的各类产业联系起来,打造完整的金融生态圈,进一步提升了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行走红河岸边,记者最大的体会就是创新成为开放发展的新引擎:建立外籍人员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网化”管理,促进外籍人员在区内就业、停居留、经营等便利;“一室两国”双边应急协商会晤机制,成为沿边地区双边政府更加便利、快捷、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中越边境跨境车辆保险代查勘及定损合作机制,提升红河片区跨境车辆保险便利化,切实保障往来人员、车辆及货物的保险安全。

一年来,红河片区突出政策复制创新、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聚繁荣等三个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探索沿边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以创新为引领,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产业齐头并进。截至目前,对照《总体方案》涉及红河片区的147项试点任务已启动127项。在第一批上报26条经验案例线索基础上,初步形成14个经验案例,对照国务院公布实施的223条复制推广改革试点成功经验已复制推广56条。

敢闯敢试,勇立潮头,红河片区正进入“丰收季”。截至目前,红河片区注册企业1747户,其中,内资企业1730户、注册资本145.44亿元;外资企业17户、注册资本金5243.62万美元。合盛硅业、广东猫屎咖啡、顺朝商贸、清泉农产品落地河口,开票金额达6.48亿元,实现税收1365.9万元。

德宏片区:立足沿边 聚焦跨境

挂牌一年来,德宏州各级各部门立足“打造沿边开放先行区、中缅经济走廊的门户枢纽”两大功能定位,聚焦“跨境电商、跨境金融、跨境产能合作”三大产业发展方向,改革创新和风险防控并举,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德宏片区建设,为全州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上半年,德宏州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8%……开创了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大幅跃升的良好发展局面。

扩大开放

深耕“试验田”

碧波荡漾的南卯河绕城而过,经瑞丽市流入缅甸,如中缅两国人民“同饮一江水”的情谊源远流长。

 来自缅甸马圭省的红雨在曼德勒经营着一家杂货铺。从去年8月起,她开始通过瑞丽姐告贸促通公司开发的跨境B2B电商平台进货,“用缅甸的银行卡直接下单支付,十分方便。中国的商品价格便宜、质量好,深受缅甸消费者喜爱。我的小店月销售额折合人民币10万元左右,每个月都需要进两次货。”

在姐告自强货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熟练地分拣着数以千计来自中国各地的包裹,这些包裹将在这里中转,送到缅甸消费者的手中。

自强货运负责人赵国典介绍,这些货物主要是来自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订单,小到一瓶化妆品,大到一台冰箱,日均接近3000件。

 随着跨境电商业态日益丰富,德宏片区中缅跨境快递业务量日均突破1万件,每天进出姐告边境贸易区的包裹达2万个左右。

在国内唯一的双线并行肉牛屠宰加工厂——瑞丽鹏和屠宰加工厂内,工人正在密闭的恒温车间内对牛肉进行分割与精加工。厂长董飞介绍,目前工厂日均屠宰加工肉牛400头,缅甸肉牛资源丰富,公司将立足德宏片区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南亚及东南亚国家饲料和肉牛资源,打造以进口肉牛屠宰为基础,集肉牛交易、饲料加工销售、肉牛养殖、牛肉食品研发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农业公司。

跨境金融领域,德宏片区研究出台外部融资、跨境融资保障制度,加快中缅跨境结算创新,提升金融支持沿边开放的能力和水平。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119亿元,排名全省边境州市第一位。

今年以来,德宏片区引入新型金融机构6家,目前共有金融机构36家。

优化环境

 建设“新高地”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缅经济走廊等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来到瑞丽务工、经商,参与瑞丽的建设和发展。针对这一情况,瑞丽市不断改革创新,先后推出了“一站式办结”“一表式审批”模式,提高对外籍人员服务效率。

今年530日,德宏片区发出首张“胞波卡”,为持卡缅籍人员就业就医、通关居住提供更加快捷、高效、规范的服务。

在瑞丽市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的海关智能健康自助申报机前,缅籍华人杨仙美正在帮助准备到瑞丽工作的缅甸人貌佐谬皆录入申领“胞波卡”所需要的材料,“‘胞波卡’推出后受到了两国群众的一致好评,每天来申请办卡的缅甸群众络绎不绝。”

德宏片区综合办公室主任徐雷斌介绍,目前德宏片区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面启动,并对每项任务实施了建档立卡管理。探索形成25项制度创新成果案例上报,其中8个案例已纳入全省上报国家商务部的15个创新案例中。此外,德宏片区积极建立项目储备库,开展试点任务项目转化,谋划跨境交通、冷链物流、保税仓储及新基建等重点项目63个,总投资约279亿元。

“领营业执照就像在银行自助取款机取款一样方便。”83日,首台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机在德宏片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瑞丽市的雷女士通过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机,一分钟就领到了办理变更登记后的纸质营业执照。

德宏片区自挂牌以来,不断推出利民、惠民措施,优化营商环境。“证照分离”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圆满完成省级第三方评估;实行“一窗受理、继承服务”,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时限缩短至50个工作日;加快推进第三方入驻政务服务中心提供注册登记预审服务,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监管平台上线运行,各项流程得到进一步规范。截至目前,德宏片区新增注册企业2110户,其中内资企业2082户、注册资金91亿元;外资企业28户、注册资金2464万美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