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洲小镇土地利用:
一、规划面积
善洲小镇规划面积3.74平方公里,位于施甸县南部的姚关镇,四至范围为东至大乌邑村,南至清平洞景区,西至山邑社区,北至盖打村。
核心区主要包括湿地片区、火星山片区和清平洞片区,总规划面积约 1.31 平方公里(不包含湿地)。
二、土地现状及规划
小镇总用地为 374.4 公顷,以非建设用地为主。
小镇北部为农田、湿地、山体和村庄。
小镇南部为姚关镇镇区,姚关河从镇区流过,总体来看,小镇与周围自然环境构成“山、水、田、镇、村”的景观格局。
现状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和山邑社区,总建设用地约 108.82 公顷,其中以居住用地为主,占地 71.07公顷,占比 65.31%,其次为道路广场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整体用地结构失衡,公共设施和绿地规模相对较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南面镇区基本依托施孟公路发展,主要建设用地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居住等功能,镇区总体呈现出松散的组团式结构形态。北部山邑社区主要建设用地为居住功能。
姚关镇:姚关镇总人口39509人,国土面积19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80米,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气候兼具立体性、大陆性和海洋性特点,年平均气温13.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最适宜人居的地区之一,境内独特的卡斯特地貌与河流湖泊共存,素有“滇西小桂林”之称。姚关镇也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杨善洲同志的故乡。
历史文化:姚关镇境内有万仞岗“姚关人”遗址,经研究及科学测定,出土了8000年前古人类头骨化石;火星山石器遗址出土了4000多年前古人类使用的大量石器,是古人类在滇西地区活动的重要证据。明万历11年,缅甸洞梧王朝侵犯边境,名将邓子龙率军靖边平叛胜利后,在今姚关镇筑关隘5座,固守边疆11年,邓子龙将军住清平洞,至今仍保存其亲笔手书“清平洞”“倚剑”“烹象处”等石刻及明代古城墙遗址,形成了独特文化魅力。
红色文化:杨善洲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2011 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
2011年以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杨善洲精神的热潮。为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先后投入资金1.8亿元,修缮了杨善洲故居,并在其生前花了22年时间绿化起来的5.6万亩林场创办了杨善洲干部教育学院。学院成立后,成为了中央组织部公布的13个“全国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国家公务员局评定的8个“全国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之一、中央党校网络在线培训定点院校、中直机关党校学员调研基地、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首批中国红色地标、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单位,是全国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自2014年12月学院挂牌以来,全国各地的党员领导干部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每年接待学员和游客20万人次以上,现已创建为AAAA景区。
自然资源:规划区内有天然的地热资源火星山温泉,日出水量780立方米、水温67~70℃,富含偏硅酸、硫、锶、锗等多种矿物质。生态资源独厚,有万亩生态湿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荷塘及水生种养殖游览观光区。
饮食文化: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年猪饭、荷叶宴,以及小龙虾、木瓜鱼、小鲫鱼、荷花酥、莲子等原生态美食,荷叶茶、玫瑰花茶、山泉水、矿泉水等原生态饮品,火腿、腊肉、腊肠等最具当地特色的腌辣食品。
|